服务热线
028-84454436

导航

绿态 | 云南用新质生产力推动高原粮仓建设,促进供给保障强——推动特色农业强省建设
发布时间:2024-08-29 09:54 文章来源:云南日报 浏览量:306

党的二十大作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明确要求。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则是农业强国建设的核心驱动力。我们要立足省情农情实际,围绕供给保障强、科技创新强、农机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六强”目标,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以具有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努力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为农业强国建设作出云南贡献。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原粮仓建设,促进供给保障强。

        供给保障强是特色农业强省的根本标志。一是做强高原粮仓。因地制宜发展粮食新质生产力,持续推进单产提升行动,推动全要素生产力向田野集聚,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集成融合,推动实现粮食增产提质。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二是努力为保障国家农产品供给作出更大贡献。积极完善体制机制,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和未来产业培育,持续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制定一批农产品标准,引导高端优质农产品发展。开展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国内高水平合作,鼓励农业企业“走出去”、农产品销出去。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滇系种业振兴,促进科技创新强。

        科技创新强是特色农业强省的根本动力。一是高标准建设国家布局云南的资源保护类项目,做好省级以上种质资源库(圃、场、区)认定和管理,对存在灭失风险的重要畜禽资源做好抢救性保护,建立种质资源数据库共享平台。二是积极推进育种核心技术攻关,积极争取国家种业提升工程项目,推进云南种子种业联合实验室建设,适时评选出优良大品种和突破性新品种。三是推进省级种业阵型企业认定,建设一批重点产业种业基地,培育一批“滇系”特色新品种。四是定期更新发布“自上而下”科技供给和“自下而上”科技需求清单,创新农业科技成果集成转化机制,推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进企入村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机装备强。

        农机装备强是特色农业强省的重要基础。一是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围绕“1+10+3”重点产业发展急需急用农机装备编制短板机具目录,强化研发制造并全部列入补贴范围。二是推进老旧设施改造,推动设施种植大县老旧设施整县改造提升,加快现代设施设备推广应用和规模养殖场设施化改造。三是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建设,加强适宜丘陵山区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播种和收割的小型、轻便、灵巧的农机推广应用。四是加强与浙江省协同建设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在农机研发、制造、推广以及基层农技人才队伍建设、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成果互鉴、农机试验鉴定等方面深化合作。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经营主体培育,促进经营体系强。

        经营体系强是特色农业强省建设的关键支撑。一是在建强云南省现代农业发展集团的同时,对每个“1+10+3”重点产业支持建设一批龙头企业,带动特色农业强省建设,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二是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整合农资、农机、技术、人才等各类生产要素和服务主体,开展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三是完善短期培训、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衔接贯通的培训制度,培育服务于特色农业强省建设的高素质农民。四是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带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走向大市场。五是推动“农民进城”与“人才下乡”双向流动,支持各类人才返乡入乡下乡在乡,壮大“新农人”队伍,夯实特色农业强省建设的人才基础。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延链补链强链,促进产业韧性强。

        产业韧性强是特色农业强省建设的基础保障。一是通过延链拓链激发新产业新业态,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推进茶叶、中药材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做强名优茶叶、精品水果、特色蔬菜、林特产品、道地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加快发展冷链食品、特色功能食品等,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链。二是以跨界协同催生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民合作经营,推动农业与旅游、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开辟乡村各种资源和要素的利用空间。三是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推广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全产业链,重点做强前端研发和后端营销的“两端”,带动“中间”深加工。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品牌打造,促进竞争能力强。

        竞争能力强是特色农业强省的重要特征。一是大力叫响云南“多样性农业”这张名片。立足资源禀赋,在“特”字上做文章,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多样性农业,拓展农业多样性功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二是打好“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加强农业品牌的整体宣传策划,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四季云品·产地云南”宣传推介活动,展示云品“优质、特色、生态、公信”的良好形象。三是加快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绿色云品”矩阵。巩固现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加强花卉、松茸等单品冠军产销量世界领先的地位。针对中高端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发展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推出一批新品牌,引领更多高品质农产品走向国内外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