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28-84454436

导航

绿态 | 四川省红原县加快构建麦洼牦牛产业“四化”体系 着力打造国家级牦牛现代农业园区
发布时间:2024-12-30 10:07 文章来源:发展规划与农业园区处、省农业规划建设服务中心、红原县农业农村局 浏览量:701

——红原县牦牛现代农业园区

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牦牛现代农业园区位于邛溪镇,以国家地标麦洼牦牛为主要畜种的草原畜牧业是园区主导产业,2022年1月被评定为省五星级园区。2023年底,园区牦牛存栏36.9万头,出栏9.2万头,实现综合产值32.2亿元,园区内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万元,高于全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34.6%。近年来,以打造国家级牦牛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目标,在“种养加”三大基地标准化、“品种品质品牌”三品战略一体化、“生产保险数字”三大服务多元化、“牧旅文旅体旅”三大业态融合化等方面持续探索,为青藏高原同类区(市、县)提供了启迪和经验。

一、构建“种植”“养殖”“加工”三大基地标准化体系

园区以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为引领,加快基地标准化建设。一是建设牧草标准化种植基地,破解“缺饲草”困境。依照草业发展标准建成乡土牧草种子扩繁基地2个共5500亩、优质饲草生产基地9个共12万亩、防灾减灾饲草供给保障基地2个,卧圈种草1.6万亩,年产优质牧草4.3万吨。建成红原县牧草现代农业园区,引进长江草业集团,建设川甘青最大的牧草交易中心,推进牧草“产加销”一体运营。二是建设牦牛标准化养殖基地,破解“养不好”困境。制定牦牛养殖基地建设规范,建成良种选育基地4个、养殖基地17个,培育联牧联营适度规模联合体1个、农民合作社68个、新型生态家庭牧场535个,积极引进铁骑力士集团、成都川野公司等头部企业引领标准化养殖,推动生产方式由“四季放牧+冷季补饲”,向“暖季放牧+冷季舍饲”转型,经营方式由“粗放养殖”,向“家庭生态牧场+适度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转型。三是建设牦牛产品加工基地,破解“产值低”困境。加快牦牛肉制品、预制菜、牦牛乳加工业现代化步伐,建成省级加工园区、红原•温州•三台飞地园区、食用菌种植园区、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培育规上企业12家、龙头企业6家,引进红原菊乐牦牛乳业公司。投入8000万元国债资金建设奶源体系,一体化、规模化发展牦牛奶产业。2023年,牦牛肉精深加工9103吨、转化率62.7%,异地加工转化率80%以上;牦牛乳商品化精深加工17028吨、转化率43.1%。逐步实现由卖“活牛”,向卖“产品”转变。

二、构建“品种”“品质”“品牌”三品战略一体化体系

园区着力构建从品种到品质再到品牌的产品质量体系。一是依托好机构,发展好品种。依托龙日种畜场、西南民族大学、省草科院建成国家级牧草种子生产基地、国家级麦洼牦牛原种场各1个,建设牦牛选育扩繁基地3个、青藏高原特色植物种质资源苗圃基地1个,牧草、牦牛种质资源良种利用能力显著提升。二是落实好举措,确保好品质。集成推广运用牧草种植、畜牧养殖、疫病防控等新技术模式,改良退化草原20万亩,修复草地10万亩。制定牦牛产品品质标准体系,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名特优新等认证产品36个。县农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年抽检的牦牛肉奶等农产品样品合格率达98%以上,产品品质得到有力保障。三是借力好载体,培育好品牌。培育红原牦牛奶、牦牛奶粉、麦洼牦牛3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建成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个,2个产品进入“天府粮仓”省级农业品牌目录。9家企业获准使用州级品牌“净土阿坝”。打造“净土阿坝•雅克草原”公用品牌,品牌使用率达100%。初步形成“国家地理标志品牌+区域公用品牌+知名企业品牌+特色产品品牌”的品牌矩阵。

三、构建“生产”“保险”“数字”三大服务多元化体系

园区加快培育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专业化服务组织,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一是生产服务便利化。建立园区专家工作站1个,培育和引进动物疫病防控、农机服务、牲畜无害化处理、有机肥加工、牦牛活畜交易经营服务主体5个。建成园区电子商务中心1个,培育物流企业20多家。同时,园区引入西南民大、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省草科院、若尔盖国家公园观测站等14家重量级科研院所。二是保险服务立体化。园区先后引进3家涉农保险企业,实施政策性牦牛养殖、草原火灾、牦牛活畜目标价格指数、防返贫等保险,仅政策性牦牛保险一项,累计为邛溪镇牧民实现户均赔款增收达1.06万元。三是数字服务智能化。园区创新构建“人-草-畜”智联一体的草地畜牧业“数字化监管”模式,并配套建成农产品质量检测、牦牛活畜网上竞价交易、农畜产品电商中心、草原监测预警、冷链物流、科技扶贫在线、村级经济组织第三方财务管理等8个数字平台,初步实现管理方式由“线下粗放管理”向“线上线下一体化精准管理”转变。

四、构建“牧旅”“文旅”“体旅”三大业态融合化体系

园区积极构建以麦洼牦牛为中心元素的产业融合发展格局。一是精心运营“骑着骏马游草原”新业态。园区连续举办12届红原大草原牦牛文化节、9届赛马大会、7届夏季雅克音乐季和4届中国藏族山歌大会,园区成为安多草原上的靓丽景区。二是用心打造“雅克”牧文旅融合品牌。规范发展牧家乐78家,其中五星级乡村酒店1家、三星级乡村酒店1家、牧家乐3家,带动就业达3100余人,众多草原游客打卡消费。三是倾心引进农旅企业到园区开拓旅游业务。阿坝州农投公司、云尚牧业、隐丛民俗、围麓野奢、云尚漫客等多家涉农涉旅企业入驻园区,开展牦牛现代化养殖和沉浸式观光旅游,融合牦牛元素的旅游收入达到6.8亿元,接待游客达90.87万人次。